第四十二章日常感悟(作者:whitesnow999)
42、日常感悟
這天百小川下了早朝,來到街上,查看民情。當看着他的子民豐衣足食,他很開心。當來到飯店的時候,正好飯店有個說書人,正在說書。于是,百小川也過去聽。
說書人說道:“今天我給大家講《貪心不足蛇吞象》的故事。
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。蛇的石洞口長出棵小小的草藥.它精心守護,培育,草藥越長越大,越長越神奇.人們都想得到它,只因蛇的守護,誰也不敢近前。
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,就叫人四下張貼了一道皇榜:誰能采來這棵草藥,就受重賞。這人想得到賞賜,就央求大蛇把草藥送給他.大蛇答應了他的要求。這人就把草藥獻給皇上,得到一批金銀財寶的獎賞。
又過了些日子,皇後的眼瞎了,禦醫說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。皇上又想到這個獻靈芝的人,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。許諾他事成之後,封他為宰相。這人發了財,又想當官,就又來央求大蛇給他一只眼珠。大蛇只好忍痛讓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後的眼睛複明了。那人于是當上了宰相。
他當上宰相後,養尊處優,享不盡的榮華富貴,生怕哪一天死掉,丢下這萬貫家財.于是,就想到長生不老之法。聽說吃龍蛇心能夠長生不老,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,要求再給他一顆心,成全他長生不老。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,就張嘴叫他去挖.這個貪婪的宰相一近前,就被大蛇吞下肚裏,再也沒回來。”
說書人繼續說:“所以,蛇吞掉的是宰相,而不是大象。故此,留下了‘人心不足蛇吞相’的典故。後來有人把宰相的‘相’寫成了大象的‘象’從而演化出‘人心不足蛇吞象’。接着有人把‘人心’直接改為了貼切的‘貪心’也就有了‘貪心不足蛇吞象’。”
百小川回到宮中,趕上下雨。小雨霏霏,雨霧彌漫,千萬條銀絲,蕩漾在半空中,恰似穿成的珠簾,如煙如雲地籠罩着一切。百小川撐着傘,在禦花園散步,欣賞雨景。一滴一滴落在水中,像滴進晶瑩的玉盤濺起的粒粒珍珠,美不勝收。百小川一擡頭,看到不遠處的亭子裏有一群孩子。可能是玩耍的時候趕上雨了,正在亭中避雨。于是,他朝着亭子走去。
“父皇吉祥!”孩子們請安。
孩子們的玩興看來是被雨水打斷啦,百小川指着手中的傘,問道:“你們知道傘是誰發明的麽?”
孩子們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不知道。
百小川說道:“那我就來講講。
春秋時期,魯班是最有名的能工巧匠。
‘天下無人能比過我的手藝。’魯班自豪地說。
‘有一個人你就比不過。’魯小妹說道。
‘誰?’魯班問道。
‘你眼前的這位你就比不過。’魯小妹頑皮地說道。
‘你只會吹牛。’魯班不屑一顧地看着小妹,說道。
魯小妹說:‘那我們打個賭,誰輸了誰請客。’
魯班說:‘好!比賽什麽項目你随便選。’
魯小妹說:‘我們就比賽做避雨亭,三天之內誰造出的避雨亭長誰就贏。’
魯班說:‘這太簡單了,你輸定了。’
魯小妹說:‘咱們騎驢看唱本,走着瞧吧。’
魯班果然是個高手,一天就造了十幾丈長的避雨亭。他見小妹還沒有動靜,第二天就放慢了速度。一邊飲酒一邊幹。他心想:‘我幹一天,別人十天也抵不上。我幹三天,小妹一年也抵不上。’第三天,他還不見小妹的動靜。他以為小妹認輸了,不敢比了。他幹脆不幹了,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。
約定的時間到了,魯小妹腋下夾着一卷花布,笑盈盈地款款走來。魯班一指自己造的避雨長亭,足有20丈長。
‘你那避雨亭在哪呢?你是來請客的吧!’魯班說道。
魯小妹不慌不忙從腋下拿出那卷花布,只聽“嘭”的一聲,那卷花布像一個大荷葉似的張開了,魯小妹握着一根竹竿,挑着那個“火花荷葉”,映得魯小妹異常美麗。魯班細看,花布是用一些竹篾均勻地撐開的。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把傘。魯班是個聰明人,一看就頓悟了。小妹的避雨亭可以随人而行千裏。魯班輸得心服口服。置辦了豐盛的美餐請小妹入席。
‘哪位高師指點的高招?’魯班問道。
魯小妹指着自己的腦袋,說道:‘是我的創新思維指點的。抱着舊皇歷不思革新,早晚會落伍的。’
魯班聽後汗顏無比,從此更加刻苦,不斷創新,終成一代名匠。”
“魯小妹真聰明!”百月瑤說道。
“父皇,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?”百傾城問道。
“要不斷地創新思維。”魯班說道。
“明白啦~”孩子們說道。
一日,百小川來到寺廟,請高僧開示。
高僧說道:“今日我要講《八風吹不動》的故事。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,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,兩人經常談禪論道。一日,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,即撰詩一道: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,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。詩成後遣書童過江,送給佛印禪師品賞,禪師看後,拿筆批了兩個字,即叫書童帶回。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贊賞,急忙打開,一看只見上面寫着兩個字:放屁。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,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。船至金山寺,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。
‘(怒氣沖沖)佛印,我們是知交道友,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,我的詩,也不能罵人啊!’蘇東坡說道。
‘(大笑)咦,你不是說‘八風吹不動’嗎,怎麽一個屁字,就讓你過江來了?’禪師說道。
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,慚愧不已。”
“謝大師開悟。”百小川說道。
“阿彌陀佛。”高僧說道。
(作者:whitesnow999)